- TAG标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欢迎访问富农业水产网!

浙江杭州萧山龚金泉:养鳖老汉成“农民科学家”

时间:2021-04-25 10:23|来源:水产养殖网|作者:萧山日报|编辑:富农业水产网|点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龚金泉近照

  15年前,萧山围垦农民龚金泉辛辛苦苦养了7万只甲鱼,却无人问津。那次生意惨败曾登上了萧山日报的头版头条,才40多岁的龚金泉也被人送了个外号“龚老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养鳖老汉摇身一变成了“农民科学家”。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龚金泉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工人农民创新奖”,成为浙江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也是当年所有国家科技奖获奖者中的唯一一位农民。

  失利中找出路

  20世纪90年代,吃甲鱼进补逐渐在国内兴起。1995年,龚金泉瞄准商机,在钱塘江边的一片荒滩上承包下500亩围垦土地,挖出30多个池塘,打算养外塘甲鱼。信心满满的他一开始就投放了10万元的甲鱼苗。

  然而,出师不利。三年下来,他养殖的台湾鳖成活率仅60%。而且通过外塘生态养殖的7万只商品鳖拿到市场上卖,仅比几个月养成的温室甲鱼贵1元。消费者也不愿意为他的生态甲鱼支付更高的价格。

  7万只甲鱼遭遇市场滞销,该爬向何方?当年,萧山日报曾专门报道此事,认为龚金泉是个“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倔老汉,走高品质、高价格的甲鱼养殖模式是注定要失败的。颇为沮丧的龚金泉也陷入了苦苦思索中。

  第一次不成功的经历并非坏事。很快,龚金泉就找出了症结:“种没选好,当然养不出好甲鱼。”于是,他下决心培育优良的鳖种。从没读过书的他大胆走访科研院所,从专家那里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华鳖。

  重起炉灶注册“龚老汉”牌

  “要么就不养,要养就养最好的。”1997年,龚金泉重起炉灶,先从日本长崎引进5万只中华鳖种蛋进行孵化;次年,又从日本福冈引进纯种中华鳖种苗饲养。在水产养殖专家的指导下,他从这两类中华鳖中选择个头大、肉质好、不易发病的好苗子,让二者杂交。在产出的下一代中,再挑出“精英”,交配,再产后代……

  甲鱼“强强”婚配,循环往复,在经过5代以上的繁殖后,龚金泉终于成功选育出了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品质好的中华鳖良种。不久,杭嘉湖一带养殖户圈里就多了一个传闻:萧山有个“龚老汉”,养鳖特别牛。龚金泉听了哭笑不得,索性把“龚老汉”这一外号正式注册成品牌。

  之后,为了打开市场,龚金泉把挂着自己外号的中华鳖挨门逐户送往周边的大小饭店;还参加省里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并在上海等地开了几家以“龚老汉”命名的销售店。因为牌子听起来亲切,口味也的确不错,龚金泉的生态甲鱼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到2005年,龚金泉已收回全部投资,并盈余3000万元。目前,“龚老汉”年产中华鳖良种种苗500余万只,成鳖50余万只,保存中华鳖亲本和后备亲本10万只,年产值超亿元。

  而当年从日本引进鳖种的龚金泉,又把他的鳖卖回到日本,“龚老汉”甲鱼成了出口免检产品,每年出口日本、韩国的“龚老汉”甲鱼都达150余吨。

  坚持走品质之路

  经过10多年的钻研,龚金泉选育的中华鳖良种以及首创的中华鳖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已为全国10多个省市270多个养殖场提供了良种和免费养殖技术指导,年辐射养殖面积2万亩,新增利润4.8亿余元。今年11月,龚金泉又瞄准了鄱阳湖的良好生态水系,投入几千万元资金,在江西都昌租赁了千亩水塘,准备大干一番。

  “只要肯钻研,敢创新,农民也能成为科学家。”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龚金泉感慨地说。而“龚老汉”中华鳖之所以能打开市场,他认为有两个诀窍:一是,凭良心做事;二是,不靠广告拉顾客,只靠品质拉回头客。“我始终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我养出来的甲鱼品质好,就不怕卖不出去。”

  尽管最近几年的甲鱼市场行情不太乐观,但龚金泉觉得,就长远发展来看,还是有很大潜力的。他说,随着消费者对生态健康食品的追求,对甲鱼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继续把甲鱼养精养好,只有通过质量的提升,才能换来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动甲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首席记者 钱嫣 摄/记者 彭鹏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门导读
          网友评论
          聚焦
          编辑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TAG标签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2024富农业水产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73759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