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标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欢迎访问富农业水产网!

梅雨季节易发鱼病的防治措施及渔药的正确使用

时间:2021-01-28 11:43|来源:水产养殖网|作者:柏普泰水产 |编辑:富农业水产网|点击:
问:2019 年梅雨季节(5-7 月)主要发生了哪些鱼病?与往年有哪些异同?

吕利群:总体而言,我国北方地区5-7月鱼类发病率缓慢上升,死亡率也逐步提高,在7月达到全年高峰;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月攀升,直至8月达到发病和致死高峰。5-7月值得警惕的是鱼类少数特定多发常见病,这些疾病在5-7月处于全年发病高峰,要引起养殖户重视,如水霉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刺激隐核虫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罗非鱼链球菌病。这些常见多发病每年发病趋势均类似。与往年相比,2019 年春季的细菌性败血症影响面广,对存塘过冬鱼造成了较高的死亡率;受其影响,进入梅雨季节后发病池塘的鱼体质恢复欠佳,相对发病死亡率同往年相比也略有增加。

问:面对 2020 年梅雨季节可能发生的鱼病,养殖者应如何防范?

吕利群:鱼病防控,仍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生态防控,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1. 规范转塘、并塘和鱼种投放操作 转塘、并塘以及鱼种投放操作要小心细致,最好选用柔软的尼龙拉网,避免鱼体擦伤、掉鳞,给病菌感染带来机会。越冬鱼池尽可能不转塘,尽量减少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机械损伤。鱼种下塘前使用食盐小苏打合剂、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鱼体消毒。

2. 控制密度,加强管理,防止冻伤 控制池塘成鱼或鱼苗密度,避免因密度过大引起缺氧;查看养殖鱼类活动状况、摄食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防止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3. 及时投喂,加强营养,恢复体质 水温逐渐上升时,根据吃食鱼的数量、鱼体大小和摄食能力,逐步增加投喂量。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渔用多维、免疫多糖制剂等,增强鱼的体质,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投喂优质饲料,并根据鱼类吃食、天气等情况调整投饲量。

4. 注重水质改良和食场底改 15~20 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25千克。每半月使用1次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选用弱氧化型的改底产品,在食场及其周围每半月改底1次,防止底臭和缺氧。

问:淡水养殖池塘在进行病害防治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吕利群:一旦发病,需要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典型疾病治疗方法建议如下。

1. 细菌性败血症 水体消毒剂一般采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 25~30 克,但水体 pH 如超过8.5时禁用)、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克)、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 体 0.3~0.4 克)、 溴 氯 海 因 ( 每 立 方 米 水 体0.03~0.04 克)等全池泼洒。任选一种药物即可,可有效杀灭病原菌,其中以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效果显著。针对大水面养殖草鱼,在草鱼密集浅水区或投饵区域采用挂篓挂袋方式给药。内服药物为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任选一种即可,参考国标药物使用剂量。内服药物时,可以适当添加渔用多维,增强鱼体的抗病力。

2. 水霉病 在鱼类捕捞搬运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如有受伤,应采取消炎杀菌措施,或干脆不放养受伤鱼类。同时,在放养时要注意把握合理的放养密度。暴发初期可以用食盐与小苏打合剂,用量各按 5 克/米 3化水全池泼洒或浸洗,可治疗水霉病;也可全池泼洒水霉净或二硫氰基甲烷,用量分别为50毫升/(亩·米)和100毫升/(亩·米)。每天1次,连用两次。

3.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原种类较多,不同的寄生虫病原有不同的适用药物。可用0.3克/米3硫酸亚铁或0.5克/米3 硫酸铜加0.2克/米3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治疗锚头鳋、中华鳋、斜管虫、车轮虫及波豆虫病。小瓜虫耐药性较强,用石灰和硫磺合剂3~5克/米3,加敌百虫0.3克/米3全池泼洒,也可用中草药防治,如每亩水面用辣椒粉200克加100克姜片煮成25千克药液全池遍洒防治。

问:淡水养殖池塘暴发病害时,病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您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对症用药”,我们离精准用药还有多远?

吕利群:“对症用药”指针对病症用药,其特征是针对具体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在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鱼类流行病学数据和病害防控经验,对任何水产疾病都有相应的应对预案,且不止1套,疾病防控完全有能力且应该化被动为主动。复杂环境下的对症治疗,无非就是从量上比较和鉴定什么病因是主要的,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降低或控制主要病原的增生,同时研判如何提高鱼体免疫力。基于对症治疗的用药本身就是精准用药的范畴。科学意义上的“精准用药”是指根据养殖种类、养殖环境、养殖模式、天气、危害等总体情况分析,有针对性地用国标渔药来解决水产病害问题。其理想化目标是在预测养殖动物对药物不良反应接受度的基础上,尽可能最少和最合理地用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规范的用药技术对提高药效至关重要,因此,不管是对药剂本身,还是对养殖动物、药物靶标、休药期、环境、消费者等影响因素都要考虑周全。基于国内现有的科研积累情况可以预计,对某些药物和养殖品种的精准用药技术会在“十四五”期间进行示范推广。

问:渔药减量行动的意义是什么?它分为哪几个阶段?

吕利群:农业农村部正在实施 2020 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其中就有2020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2020 年计划通过各地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推广点的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 5%以上,抗生素类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10%以上,形成一批标准化技术成果和用药减量化技术模式。养殖者规范用药水平明显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兽药残留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通过实施2020 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计划建立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模式推广点 300 个以上。在这些示范点,根据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发展生态养殖、使用优质苗种、加强疫病防控、指导规范用药和加强生产管理五方面技术措施以减少用药。因此,我国水产用药减量行动经历了研究试点、方案制定阶段,正式进入了模式推广阶段,未来还会有技术完善和全面普及两个阶段。我们有信心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各方面形成合力,能通过渔药减量行动为水产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问:在水产养殖中主要有哪些寄生虫病?近几年哪些种类的寄生虫病发病比较严重?

习丙文:水产养殖中的寄生虫种类非常多,不同养殖品种、养殖环境和养殖模式下寄生虫病存在差异;常见的种类有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锚头鳋病、纤毛虫病、黏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等。当前淡水养殖环境下,以多子小瓜虫病、洪湖碘泡虫病(鲫鱼喉孢子虫病)、锚头鳋病、虾肝肠胞虫病等相对较为严重。多子小瓜虫病对水质清瘦水体、山区流水或湖泊水库中网箱养殖的鲫鱼、草鱼、鮰鱼、鲑鳟等品种危害严重;水温15~25℃,疾病往往发展快,治疗比较困难,死亡量大。喉孢子虫病近年来一直严重危害养殖银鲫的苗种和成鱼,苗种携带病原较严重,6-9月发病死亡量达 30%~80%。锚头鳋病会危害鲫鱼、草鱼、鲤鱼、白鲢、花鲢、鳜鱼等,池塘养殖中发病率比较高。虾肝肠胞虫病的病原是一种微孢子虫,主要寄生在肝胰腺和肠道,影响虾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养殖环境和苗种携带病原较普遍。不过,近年来行业对苗种检疫环节重视,在降低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成功率方面效果显著。

问:目前有哪些寄生虫病较难治疗?治疗的难点在哪里?

习丙文:淡水小瓜虫病在封闭静态养殖水体中比较容易控制,通过适度肥水、维持良好的浮游生物量,能有效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在开放水体或大水面中,鱼体外或水体用药面临很大挑战,即使通过短时间、高剂量外用药浸泡有一定效果,几天后水体中幼虫重复感染,仍然很难控制。内服药物目前没有普遍有效的药物。

养殖中银鲫暴发喉孢子虫病往往很难治疗,一方面发病鱼口咽部肿胀,无法摄食药饵,另一方面现在常用的盐酸氯苯胍对黏孢子虫杀灭效果较差。国内外此前没有盐酸氯苯胍对黏孢子虫药理学的详细数据,我们团队在近期研究中发现当前使用的盐酸氯苯胍剂量对黏孢子虫没有效果,如果提高剂量又容易引起鱼类中毒。锚头鳋病在以前采用水体泼洒阿维菌素、敌百虫、菊酯,7~10 天重复 1 次,内服抗菌药物,能较好控制病情。当前在一些鱼虾蟹混养塘,由于这些药物对甲壳类的毒性,故使用受到限制。建议可以考虑用生物控制的办法进行预防。

锚头鳋在幼虫期像剑水蚤、哲水蚤一样,在水体自由生活,通过套养滤食浮游动物的品种,减少幼虫数量,以降低感染强度。

问:根据近几年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您认为 2020 年哪些种类的寄生虫病流行的可能性较大?养殖者应如何进行预防?

习丙文:2020 年养殖鱼类寄生虫病发生仍然以上面提到的种类为主。由于冬季商品鱼出售受阻,压塘较多,彻底清塘消毒的塘口较少,冬季温度总体略高,寄生虫卵或孢囊存活率较高,因此,寄生虫病发生会总体偏多。疾病预防建议采取每周定期打样检查,尤其是水温 20~25℃、多数寄生虫孵化和繁殖高峰期;如果发现感染强度较高,及时用药;少量感染一般不建议用药,同时避免频繁用药。

问:作为“绿色渔药”,中草药渔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渔病防治中,中草药渔药有哪些优点?目前水产上有哪些常用的中草药?

习丙文:新时代渔业绿色发展更加重视生态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养殖疾病防控也更加重视预防。维护良好养殖环境,提高鱼体免疫力,减少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投入品使用日益成为主流方向。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药物,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广泛应用于人、畜和禽疾病防控。药用植物含有天然的多糖、生物碱、酸、萜类、皂苷和黄酮类等,具有重要的杀虫、抑菌、抗炎、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中草药应用于水生动物疾病防控具有天然绿色、环境可降解、功能多样等优点。目前,已批准的水产用兽药清单中的中草药有53种,分别具有不同的功效。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中草药在水生动物中的药理学研究不深入、鱼类和哺乳动物在生理功能方面差异很大。中草药原料价格不便宜,市场上一些中草药渔药产品价格低得离谱,有些是中草药提取后的药渣做成的产品,质量和效果没有保证。

问:养殖池塘发生的病害不一定都由病原引起,不适合鱼类营养需求的饲料也会造成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导致某些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使鱼类体质下降,严重时会引起鱼类死亡。请您介绍一下主要有哪些营养性疾病?养殖者该如何鉴别和防治?

廖盛臣:鱼类作为养殖生物,需从外界获取有机物来满足自身生长繁殖需要,故饲料营养价值的高低及营养搭配是否平衡基本决定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程度,饲料质量在健康养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见营养性疾病有如下几种。

1. 脂肪肝病 鱼类是天生性糖尿病动物,不同种类又有很大差异,大部分对糖类的需求有限,若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则出现糖代谢紊乱,多余部分合成脂肪,引起内脏脂肪积累,妨碍其正常机能。症状是鱼体短、肚子大,解剖后发现腹腔内积满脂肪,鱼体质差、易死亡,不耐长途运输,越冬易死亡。防治方法为选用营养全面均衡的配合饲料,舍弃高能低蛋白质的饲料。

2. 肝坏病 病因是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损害肝脏,造成弥漫性脂肪变性影响肝功能,使肝脏呈黄色或黄褐色。症状是肝细胞大片坏死,导致鱼体腔内蓄积腹水等。防治方法为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胆碱,投喂保肝护肝药物。

3. 贫血病 病因是饲料中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污染中毒。症状是鳃丝苍白或浅粉红色,由于供血不足而缺氧,出现浮头症状。防治方法为选用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饲料。

4. 软骨病(方头病) 饲料中缺磷会造成软骨病。水中溶解的有效磷的含量极低,鱼体所需要的磷几乎来自于饲料,且鱼体对于钙磷是同步吸收的,磷缺乏则会影响钙吸收,造成所谓的“软骨病”。症状是头骨和脊椎骨软化变形,头骨由于变形而成方形,故也称方头病。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钙(不低于饲料量的1%)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5.鱼畸形 病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C,可能是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不足,也可能是加了未经保护的不稳定维生素 C。症状是鱼的脊椎成为 S 形,影响鱼的生长和外观。防治方法为在饲料中添加水产专用维生素。

鱼类的疾病发生,经常不是单纯的某方面营养素的缺乏,而是多种因素的叠加表现,需要综合评判并实际解决。为了避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养殖者在挑选和使用饲料时应该注意,一是尽量选择大公司、有市场口碑和质量保证的产品,二是选择特定品种、营养丰富、均衡的产品,三是选择、使用生产日期较近的新鲜产品。
(本文已被浏览 3169 次)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门导读
          网友评论
          聚焦
          编辑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TAG标签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2024富农业水产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73759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