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标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欢迎访问富农业水产网!

【技术干货】决定花白鲢养殖成败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0-04-09 13:24|来源:水产养殖网|作者:养鱼经 |编辑:富农业水产网|点击:

在苗种投入这块,好多人都缺乏一个科学的方法,大多数养殖户都是想当然的在投放。有的养殖时间长,积累了一定经验,那么投放会相对科学些,而一些刚入行的养殖户,有的投苗就一点章法都没有,有的听卖苗人的建议,有的听其他水库老板的建议。其最终结果是,每年都会遇到一些水库不是在养花白鲢成鱼,而是在为别人培育苗种,有的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长不到上市规格,老板最终不得不低价销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们常遇到一些养殖户,在投苗时理想化,假定生长速度与亩产量,忽视客观规律。如他们总是预定假如一亩放养300尾白鲢,如果有九成的成活率,那就是270尾,假如一尾一斤那就是270斤,然后再放入花鲢,假定一亩放养200尾,也是九成的成活率,那就是180尾,那要是也是一尾一斤,那他就是180斤。在这种假定思维中,许多人犯的一个通病,就是投放量过大,总是片面的认为,尾数放的越多,那产量也就越高。那怎么投放,有没有科学的规律和依据可循呢?这里和大家分享三个知识点,一是产量决定投放的苗种数量;二是养殖周期决定放养规格;三是水库条件决定花白鲢的比例。

一、什么是产量决定放养数量呢?

以水库亩产花白鲢是600斤为例,要求上市规格达到3斤,那600除以3斤,得出的花白鲢投放尾数就是200尾。这200尾,就是一年中从水库中起捕总的尾数。根据轮捕轮放的次数,决定每一批次放养的尾数。同时还要考虑成活率、起捕率等这些损耗,实际投入时,根据鱼种规格情况,在200尾每亩的基础进行数量的酌情增加,每年按这个数量进行苗种的投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养殖周期决定放养规格

当花白鲢的每亩尾数确定后,在相同的投喂情况下,每条鱼的生长速度变化副幅度是很小的。所以要在预先设定的养殖周期内,起捕成鱼,实现资金回笼,那就要相应的要确定放养的鱼种规格,鱼种规格投放得越大,那养殖周期也就越短。但有一点是,苗种规格越大,那苗种的成本投入也越大,这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的问题,我会单例一篇文章进行阐述,这里不作分析。所以,如果一座新进场的水库,如果要实现当年销售成鱼,那就要对过去留下的鱼种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如果没有规格鱼种,那最好就应立即补一批大规格的鱼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水库条件决定花白鲢的投入比例

关于比例问题,这个主要由两个方面所决定,一是养殖的模式和投喂的模式,如果有发酵饲料(用发酵剂发酵的饼粕、糟渣等),那花鲢的比例可以加大,超过2成的通常比例,乃至达到9成都可以。如果条件受限,不能进行投喂,要实现花鲢的高比例,那总的亩产量就要做相应的降低处理;二是水库的地理条件影响了花白鲢的放养比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些水库出花鲢,而有些水库不出花鲢。这与水库的土壤及周边环境相关,还与水库的光照有联系。地势平坦,远离居民的水库相对白鲢产量高,而处于居民集居区下游的水库,或是光照相对弱一点的水库,相对更出花鲢,所以投放的花鲢相对会更多。通常的水库花白鲢比例是2:8,而像这样的水库就可以增加到3:7,或是4:6,或是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

总之,水库养殖花白鲢,有没有好的收成,从投苗那天就已经开始了,具体最终结果怎么样,同时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例如饵料培育。

现在花白鲢价格上涨,尤其是花鲢在有的地方都卖至九元一斤,白鲢过去两元多一斤的,现在也涨至四五元一斤了,过去被大家瞧不上的花白鲢,由于其饲养成本低,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由于大家都在重视,所以养殖户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现在信息发达,什么产品好,相互间会进行推荐,像我们鱼康公司的产品,在外省并没有业务员的情况下,天天都有外省的客户打电话过来购买,一问都是客户介绍的。
 
这种信息相互间的交流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但有时也要注意,有的养殖户在使用过程中,完全去照搬,不考虑在投喂,水源光照、地理位置的差异,那产量肯定是不一样的。运气好,遇到自己养的水域和推荐人的差不多,那使用效果就好;要是水域条件不一样,那产量能否上得去,就是个问题了。就像过去允许肥水养鱼时,有人投了肥产量高,但有人投了肥产量仍然不高,某一天把芽孢粉投下去,产量一下去提起来了,这时就否定投肥效果不好,就去单一投菌,那会发现过一年,或是两年,发现单一投菌效果也不好了。

花白鲢的鱼肉是蛋白质等组成的,它需要碳、氮、磷和微量元素等,按一定的比例合成转化,当缺了某一样元素,就会限制鱼的生长,造成产量不高。如果说得专业一点,那就是营养均衡水桶理论,说得简单点,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只有当懂得了鱼饵料的问题,才能根据饵料的来源设计产量。

水体中会缺什么呢?营养物质中,自然界普遍缺乏的是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在允许投肥的地方,可以通过投肥的形式进行补充,再配合补菌进行调节。但现在许多地方禁止投肥,那这些缺乏的营养元素从哪里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转换,那就是养殖人不得不考虑的地方。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去预设产量,那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基础。



其实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来源很广泛,就以氮为例,大气降水过程中,会从大气中淋溶一部分氮,地表径流会从岩石中溶解一部分氮,通过微生物作用,可以将单质的氮转化成生物可以利用的化合态的氮;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如鱼康酵素的作用,促进沉积物中氮的释放。像一些自然水域,每每雨水过后,花白鲢的长势增加,就来源于外来营养物质汇入的结果。

正式由于一些藻类和微生物有特殊的酶系统,可以进行固氮作用,为在环保要求下提高花白鲢产量,打开了一扇窗户。 不仅能输送丰富的有机态氮,还能为花白鲢提供饵料基础。通过使用活藻素促藻,酵素分解,通常情况下,水体中的藻类与微生物的固氮速率为15毫克每平方米每天。那具体到换算成鱼的产量是多少呢?大约能提供一亩60公斤的花白鲢产量。

(本文已被浏览 11438 次)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门导读
          网友评论
          聚焦
          编辑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TAG标签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2024富农业水产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73759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