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标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欢迎访问富农业水产网!

网箱养殖翘嘴红鲌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时间:2020-04-25 04:40|来源:水产养殖网|作者:内陆水产 |编辑:富农业水产网|点击:
  ■文/ 资兴市农业局 雷英平
        资兴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李志平
        资兴市彭市二中 肖文红

  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养殖业户常常面临寄生性原¬虫的困扰,其中小瓜虫是致病性最强的原¬虫之一。小瓜虫学名为多子小瓜虫,是一种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通常寄生于淡¬水鱼类的体表、鳍和鳃上,形成小白点,所以在生产上称之为“白点病”。该寄生虫会引起鱼的活动异常、上皮增生、呼吸困难以及机械损伤,继而带来病菌的继发感染。在自然水体中,鱼类的聚集密度不高,水质环境较好,小瓜虫不易大量繁殖,因此,野生的淡¬水鱼类很少受到小瓜虫的严重感染。然而在水泥池、室内的水族箱或渔排网箱等高密度鱼类养殖场所,虫体就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而致病。相应地,随着近年来我市东江湖中网箱养鱼的发展,小瓜虫病频发,尤其是2007年9月份,性子急躁的翘嘴红鲌养殖网箱,“白点病”异乎寻常地集中暴发,很难治疗,损失惨重。为了防治小瓜虫病,只有了解小瓜虫的生活史,采取科学用药措施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一、小瓜虫的生活史

  1.滋养体阶段:从小瓜虫的掠食体进入鱼的皮肤或鳃后到小瓜虫成熟并离开鱼体的时期,此为寄生阶段,虫体能进行分裂生殖,但一般分裂3-4次后,就不再分裂了,这时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复分裂虫体细胞在宿主的上皮层下面呈排或呈丛聚集,当虫体发育到这种情况时,则很难杀死它们,因为这种虫体通常不会离开宿主,外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宿主保护层,药物难以渗透,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将脱离鱼体的虫体才对药物敏感,因为此时它们外面的保护层(上皮细胞和粘液)很薄,药物容易渗透进去。

  2.包囊阶段:从小瓜虫脱离鱼体形成包囊到包囊破裂的时期。寄生阶段的小瓜虫成熟后才会冲破胞囊,离开鱼体,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约3-6h)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一般一次能孵化500-1000个幼虫。

  3.掠食体阶段:从包囊破裂后,掠食体自由游动到进入鱼体的时期,即小瓜虫的感染期。此期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入宿主鱼的皮肤和鳃。此期是药物敏感期,而且如果在1-2d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下一个生活史。

  4.流行规律: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该病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虫体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生活史为4d,15℃时为10d,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个月以上,因此低温时成虫不易离开鱼体包囊,药物作用不明显,施药周期须30d以上。该病往往在营养不良、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病。

  二、症状

  小瓜虫病主要是在鱼体表形成小白点。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和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活动异常,常与水中的固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因呼吸困难而浮头死亡。小瓜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在皮肤和鳃上。由于小瓜虫是在鱼的上皮细胞下寄生,并不断转动,因而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白色结节,此乃所谓的小白点。其主要致病机理: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影响鱼的呼吸;寄生后引起鱼的电解质、营养物质和体液流失,造成代谢紊乱;导致鱼的体表伤口产生继发性感染,从而造成鱼的死亡。

  三、药物治疗经验

  1.9月7日前各养殖户用药及治疗效果情况:2007年9月7日,白廓乡几个翘嘴红鲌养殖户暴发小瓜虫病,李志平邀笔者随诊,根据调查,几组翘嘴红鲌网箱每组网箱10-20口,设置比较密,且各组网箱靠得比较近,位于同一区域,发病时间间隔不到一个星期,养殖户甲、乙、丙、丁先后于8月31日,9月1日采用15mg/L福尔马林+10mg/L生石灰网箱泼洒。治疗几天后,患病鱼均无明显好转,死亡逐渐增加,9月7日随诊时,笔者对用以上2种药物处理后的鱼体进行镜检,发现鱼体上的小瓜虫体无明显减少,具体见表1。

  2.9月7日后各养殖户用药及治疗效果情况:由于前段时间治疗效果不彰,很多养殖户纷纷采用各种偏方等治疗。养殖户甲、乙在笔者指导下采用拜特辛敌磷+拜特超铜¬进行治疗,一亩网箱。因水深按3亩计,施拜特辛敌磷一瓶,另加拜特超铜¬半瓶,间隔3个多小时再施一次。
  施药的方式是:用防雨布把网箱的上风岸围住,以防水体交换过快;丙采用5 mg/L的亚甲蓝治疗;养殖户丁采用0.1 mg/L的硝酸亚汞治疗,结果为:亚甲蓝治疗4d,患病鱼无好转,死亡更甚;用拜特辛敌磷+拜特超铜¬或硝酸亚汞治疗一星期后已无死亡。对用以上3种药物处理后的鱼体进行镜检,发现亚甲蓝治疗鱼体上的小瓜虫体无明显减少。用拜特辛敌磷+拜特超铜或硝酸亚汞治疗网箱的鱼,镜检鱼体上无虫体。

  结论是:患小瓜虫病的翘嘴红鲌,不宜用亚甲基蓝、食盐或福尔马林,采用0.1 mg/L拜特辛敌磷+拜特超铜或硝酸亚汞治疗较为有效。治疗一周后镜检并统计结果见表2。

  四、总结

  1.预防措施。目前对于小瓜虫病的防治尚无特效药,须遵守防重于治的原则。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水泥池壁要进行洗刷,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对于池塘、育苗室养殖水域,加大换水量,改善水质,定期消毒。育苗室用具经¬常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并做到专池专用。鱼下塘或进入网箱前应进行抽样检查,若发现多子小瓜虫应及时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日常应加强营养,提高鱼体抵抗力。
设计和制作网箱渔排时,其分布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密度适宜。平时可每月调整网箱设置区域一次,勤刷洗养殖网箱,保持网箱水流畅通。每15d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强氯精挂袋,以保证养殖区内水体的水质良好。

  2.治疗周期:小瓜虫的生活史中,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将脱离鱼体或刚脱离的滋养体和掠食体才对药物敏感,而在滋养体的早期、中期和包囊体中幼虫均对药物不敏感。因此,一种即使对虫体很有效的药物,都需要连续使用3-7个疗程,才能完全杀死虫体,两疗程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期的具体长短视水温而定。最适温度(24-26℃)时需隔天1次治疗1周。评定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在3个疗程之后,根据在显微镜下检查鳃丝中有无虫体或虫体是否死亡来判定。同时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更多的疗程治疗。

  3.注意控制水温和渗透压:当环境不适,特别是低温时,小瓜虫成虫并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数目中途再产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而在高温时,胞囊内孵出幼虫所需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变短,囊壁厚度随水温升高而变薄。所以温度升高或者降低都是控制病情的有利因素。小瓜虫对外界渗透压十分敏感,所以要好好利用这一特性。利用食盐刺激小瓜虫离体之后再杀灭离体小瓜虫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办法。

  4.食用鱼慎用禁用药:被推荐用于食用鱼白点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是福尔马林、硫酸铜(或络合铜)和高锰酸钾三种,市场上流通的此类药品拜特辛敌磷与拜特超铜¬合用比较有效。拜特超铜主要成分是萘酸铜40%、活化剂和渗透剂。拜特辛敌磷成分是4%敌百虫、4%的辛硫磷及增效剂。原理是利用小瓜虫在外界渗透压变化之后会离开鱼体,而硫酸铜可以有效杀灭游离在水体中的小瓜虫。在治疗的几种方法中,此种方法非常快速有效。
治疗小瓜虫硝酸亚汞很有效,但为禁用鱼药,食用鱼须慎用。

(本文已被浏览 11011 次)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门导读
          网友评论
          聚焦
          编辑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TAG标签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2024富农业水产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73759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