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标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欢迎访问富农业水产网!

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之良策

时间:2020-04-14 19:32|来源:水产养殖网|作者:中国海洋报 |编辑:富农业水产网|点击:
  鲍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者的喜爱,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促进筏养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议养殖单位应当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使筏养鲍的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现作者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死亡率的良策。以供广大养鲍者参考。
 
  一、选用优良鲍苗

  生产上利用杂交、转基因、克隆、多倍体育种等技术应用于鲍苗工艺中,已培育出了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系。杂交鲍苗出现后,市场上一度出现俏销局面,并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抢购风",不少客户为了能买上好苗提前数月将预付款汇上,签订包销合同。

  二、降低养殖密度

  应该对海上筏式养鲍比较集中的区域和已发病的重点区域加快调整和控制,降低养殖的密度,保持水流畅通,防止有机物及死鲍自身的污染,提高筏养海区的水体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

  1.增大筏架间距或笼距

  2.降低笼中鲍苗数量 根据海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养殖生物的容纳量,实行健康养殖。可以参照鲍附着面积占附着基面积的1/3即可,并可根据海区情况、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适当加以调整。

  三、投喂优质饵料

  在海上筏养鲍过程中,既可投喂配合饵料,又可投喂新鲜的海带、裙带菜、石莼、鼠尾藻等,特别是到了每年的7、8、9月份正是鲍喜食的新鲜藻类海带、裙带菜匮乏之时,此时改投海藻较为适宜。具体地说鲍生长的每个时期都存在着饵料转换阶段,不同的时期辅以最佳饵料,可以提高鲍的成活率、降低病害所引起的死亡。壳长1.2厘米的鲍应该投喂鼠尾藻的磨碎物、底栖硅藻、人工配合饵料等,以促使鲍营养全面,体质增强,抗病力加大。壳长2厘米以后的鲍,应以底栖硅藻及大型嫩的海藻为主食,最喜食嫩海带、裙带菜。投喂饵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有嫩的不投喂老的,有新鲜的不投喂淡干及盐干的,有采捕时间短的不喂时间较长变质的及污染的,有鲍喜食的海带、裙带菜不投喂其他的品种。通过控制饵料的品种及新鲜度,提高生长速度、增强体质、增加抗病力,使鲍始终处于最佳摄食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成活率的目的。

  四、严格细化管理

  筏式养鲍是高投入、高产出、风险大的行业。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应严抓细管,每个步骤都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1.鲍的选择 应选择远缘杂交鲍苗,大小均匀,活力强,无缺损,颜色正常。

  2.运输 宜短途运输。由于种苗个体较小,耐干能力差,运输时间最好控制在3小时~5小时之内,若运输时间较长,或者个体太小,运输时间最好能每隔1小时左右喷淋一次新鲜海水,淋水后容器底部的积水必须及时排掉,以保证运输成活率。

  3.分苗及清除鲍壳上的附着物时,要在养殖船上进行。鲍苗在来回运输途中保持湿润,最好用湿帘遮盖,避免强光照射和风吹干露,要备有专用工具,轻轻刮擦,以免损伤。为防止冬天将鲍苗冻坏,要建有暖棚,夏天为防止鲍苗晒伤,要有遮阳棚。分苗及清除杂物要尽可能地缩短鲍苗离水时间,以保证成活率。

  4.鲍笼外的网衣要定期更换,以免透水性差,影响鲍活动及生长,致使鲍瘦弱死亡。特别是养殖的水层要适度控制,以避开牡蛎、贻贝等附着性贝类的产卵附着时期。

  5.夏季的高温季节及严寒的冬季要及时调节水层并尽可能少动鲍,以免影响其摄食及休息,从而使体质下降,易染病,成活率降低。

  6.建立化验检测、检疫设施。从小苗开始,记录各个时期水温、盐度、透明度、氨氮、pH值、疫情等对鲍生长、成活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生产档案,做好生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不利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7.层层签定责任状,将生产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使每一个养殖者的工资、奖金与鲍生长的规格、成活率挂钩,调动生产管理者的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感,使每一个技术措施都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本文已被浏览 4641 次)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门导读
          网友评论
          聚焦
          编辑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TAG标签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2024富农业水产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737597453